“一谈到农药,人们就自然地想到‘污染’。这种‘谈农药而色变’的现象,是对农药的误导所产生的误解。农药和汽车一样也是人类的工具,一种与农业有害生物做斗争的工具。汽车驾驶要遵守交通规则,违章驾驶,出了事故,责任在人不在车。农药使用也有规则,违规使用造成的事故,责亦在人而不在药。”这是农药巨匠陈万义针对目前社会上人们对农药的误而作出的回答。农药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90岁时的陈万义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万义是我国农药领域的巨擘。他1929年4月生于镇江,1949年考入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该系并入北京农业大学后,陈万义1956年毕业后留校,历任中国农业大学(前身为北京农业大学)研究助理、讲师、副教数、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农药合成教研组主任,农药学专业主任;《农药学学报》的主要创始人及第一任主编。1999年退而未休,一直伏案笔耕。
陈万义曾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常务理事、荣誉理事,是植物保护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农药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
上世纪,在胡秉方、黄瑞伦等前辈的领导下,陈万义先后研究了对硫磷生产中氯化反应的机制,五硫化二磷与叔醇的异常反应等。他借鉴国外防治牛皮下蝇的经验,从内吸杀皮下蝇剂中筛选到对蚕寄生蝇防效极佳的蝇毒磷(称灭蚕蝇三号),该药剂于1966年在天津农药实验厂试产。
20世纪80年代以后,陈万义与尚鹤言教授合作,研制防治牛皮下蝇的泼施制剂,1987年被专家鉴定为“国内内首创、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剂型”。他首次发现含磷化合物O-(α—氰基—间—苯氧基苄基)硫代磷酸酯和酰胺对引起植物根癌的土壤根癌杆菌具有抑制活性,并研发了一条合成杀线虫剂灭线磷的新路线。
2003年,他参加国家中长期(2006~2020)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时,在他的建议下,环境相容性好的化学农药研发在植物保护技术升级战略研究报告中被列为重点项目之一,促进了其后10余年化学农药研究的迅速发展。
数10年的研究使陈万义硕果累累,先后获得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大会奖,4项发明专利。